陆羽茶经经典句子 七句 陆羽茶经
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陆羽茶经经典句子,七句,陆羽茶经,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《茶经》成书的出发点与其中“精行俭德”等命题的深刻性可与当代的以人为本与人性化等相联系 ,以及其传承的历史意义。 .《茶经》的思想核心——“精行俭德”
2、陆羽的文学成就,人们自然可作见仁见智的认识,但相比于《茶经》的文学华彩②他曾以“词艺卓异”而闻名 ,其结构的合理完整与思想的深刻性更为突出。《茶经》从茶的生物起源、性状功效到器具制造,直至历史上文献的汇集与其相关精神文化的结晶而成的“茶之事”,体系清楚、内容完整而重点突出。也因为如此,它成为历史上茶学与茶文化的经典。这里,我们重点对其核心思想进行以点带面的分析与阐述。
3、“精行俭德”是《茶经》一书的思想核心,为后人尊为茶道精神或精髓。“精行俭德”,是针对茶事与行茶事之人的;把它折分开来理解,“精行”是以茶事为对象,俭德,虽为茶的自然品性,更多的是指行茶事人,连在一起可理解为茶人要依茶品茶性,让茶的内涵与品质尽可能地发挥,予人以积极影响,给社会增添和谐。
4、1.精,精华,精细也;行,品行,行为,行事。精行,可理解为以精行慎对茶品茶事。陆羽在烹茶时反复强调、追求“精”,以发挥大自然的至真尽美,达到至美的善举。好的质材茶或茶具等 ,只有“精行”,才有尽物之性,不负大自然的孕育和恩赐。从茶之源到茶之饮,是否都要历经“精行”﹖回答是肯定的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反复强调“精”,是与“育华”有过程与结果的关系。他对茶事中的茶器也颇讲究,连盛放茶渣的滓方、洁器用的茶巾,在制作材料和规格上都有明确、细致的规定。在“五之煮”中说,“第一者为隽永”、“至美者曰隽永”。这是由精而及“美”。从茶之“出”,到茶之“造”,以及品饮,甚至于与此相关的因地制宜的茶叶生产与制作,配之以针对性的工艺和器具,造就众多非凡的名品茶,都少不了“精行”的道理③。任何美好与精彩或育华,都少不了由“精行”而出,把它与茶道的宽广性相联系,有从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意义。
5、2.“俭德”,是与精行相辅相成。俭德,节俭的品德,人品的基础。孔子提倡的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五德,俭即在其中。精行与俭德互为呼应,并可与茶的人性化找到缘由,“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”《系辞传》 “俭”是茶的自然属性,细微中见出精神与人情——人情或关爱,不是高谈阔论,应该体现于精细如感情等。情感来自思想,思想滋润情感,情感寓于思想细腻丰富是优雅情感的源泉;茶予人以细致的潜移默化的人性化温润,即可与此联系。茶中蕴含“精行”思想,可与为人处事相联系,这在《茶经》中没有明示,但对茶认识深刻的人,会有此感应;至于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,那自然只能是当代之事。作为茶道的精髓,“精行俭德”,还具有普遍的、推而广之的意义,让人感受自然的恩赐与由体察入微与努力所得来的收获。
6、《茶经》中有开宗明义之言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”。这是提纲挈领,也是对茶作出意味深远的赞美“嘉木”的“嘉”,含有高度的善和美的意思④)。这与《茶经》中的核心内涵——“茶之为饮……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”形成呼应。以茶品茶性与予以人的感应为依据,陆羽赞茶树为“嘉木”,可谓是最恰当不过的。而以“精行俭德”所体现的茶予人以观照,还为茶的人性化价值与人格化感应埋下了伏笔,为后人留下想象与拓展的空间⑤。
7、《茶经》可谓是陆羽一生的追求,也是标著其人生观的成就。这一成就,除了时代的因素,还与其性格个性、信仰与情感等有着复杂的联系。“性格决定命运”是后来西方人的名言,然却在陆羽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。陆羽年幼时弃山门而出,虽说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,也可认为是欲挣脱命运的选择。此后有缘为朝廷贬官李齐物所赏识,该是他因生计所迫而结缘于业伶之故,并藉此而与更有文学才华的崔国辅结交三年之久。陆羽得以与朝廷命官有交往,因缘于不凡的才华至少在文学上是如此 。他俩在与陆羽的交往中得到诸如精神上的安慰,弥补了他们在官场仕途上不顺而带来的失落;但反过来,陆羽因此得以在文学上长进外,思想上所受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李齐物与崔国辅先后被贬至竟陵,反映的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思想在人生的仕途上遭遇了重要曲折,这自然影响了陆羽对世道的认识,这种影响在不久后到来的社会动荡中得以加深;而儒家的忠孝教义恰巧是陆羽离寺而出的由头。可以推想,青年时期的陆羽,思想与观念已不同于先前,并表现出在儒佛之外去寻找并表现他的精神追求,亦即道家的思想意识愈来愈浓其时的唐玄宗也是推崇儒道思想、并想藉此以治国 。陆羽性格中早就有过的“叛逆”行为,也当是道家思想那不囿于现实的一种表现。崔国辅在应召回朝廷与陆羽临别时以“白驴乌犎一头……宜野人乘蓄,故特意相赠。”是他对陆羽后来人生走向的明确性暗示与指向,其所暗示陆羽的道家情怀十分明显。陆羽后来的成就也与此不无关系。除了《茶经》及相关的史学与文学成就外,陆羽还是一位有成就的地理学家或曰“研究山水和编写地方志专家”)①,这在当时例应以“四书五经”正统之外“形而下者”的技艺而认识。陆羽在思想艺术相关方面所表现出的成就,如他在《茶经》中对烹茶“育华”那深情而诗意的描述,即是自然情怀的深刻反映。
8、对陆羽在青年时期思想变化的分析还基于以下分析。一、陆羽在著《茶经》之前,有过对人生与自己命运的思考。这是人类一直在追问与思索的问题,不同的人可有各自的理解,并会作出不同的选择;陆羽对人生的思考与自己命运的选择与他前半生的经历、及复杂的思想所形成的价值观密不可分。诚如朱自振先生所说,由于受当时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的影响,他在精神上,“就长期处于一种积极昂扬和消极颓丧的矛盾状态。”“他早年的艰苦生活,和流落社会底层滚爬的伶界经历,这些虽不能决定他的出身和后来的阶级地位,但对他后来一生的思想还是有影响的。如陆羽早年的坎坷生活,使他一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;在业伶阶段,由于直接生活于劳动人民中间,决定他比一般寒士,更了解和熟悉劳动人民,更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。”二、作为深刻关切社会的有识之士,“性格决定命运”的怪圈,让陆羽在社会变革中,作出与他性格相关的使命性选择;“安史之乱”的社会动荡与漂泊过程中遇到的、令他心动的人与物事,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与命运的抉择。例如,在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期间,劳苦大众的民不聊生,会促使他对佛教思想的反思、领悟,也包括怀念,正如他那对智积禅师的尊敬与感怀;同样,陆羽心中早就有的儒家思想,也受时代与经历的影响而更多地表现为忠君思想与忧国忧民,以及记百姓疾苦于心中、视改善民生为己任的抱负;以自然情怀为显要的道家思想,在他的性格中有充分的表现,并左右着后来的生平;等等。这些的丰富思想可共同汇聚象征安详与节俭、且能寄托自然情怀的茶事中去。生活与文化是分不开的,文化需要物质载体,茶所表现的文化与民生相联系,可寄寓深意于日常中;它是平民百姓的密友良朋,被文人雅士引为知己,它一方面能把民众的茶风茶俗汇入雅文化的诗情画意,同时又能把圣贤们诗思哲理,化作涓涓细流,泽被四野八荒。与《茶经》中的思想内涵与深意有着联系。三、《茶经》的完成,标志着他在漂泊之后及游历包括茶产地 考察过程,积累相关的丰富资料,并为其思想与情感的积蓄到了一定程度后,他把自己的博学多才且学有所长,以出乎传统文人常规的方式聚焦于“茶”,抑或侧身于茶;其影响随着茶在安史之乱后借助佛教的传播而得以广泛流传;后来的诗人梅尧臣有言:“自从陆羽生人间,人间相学事春茶。”陆羽的贡献与《茶经》的影响之大,决非偶然。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