碗莲叶子发黑腐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碗莲叶子发黑

综合 2023-11-24 03:50:06
导读 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碗莲叶子发黑腐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,碗莲叶子发黑,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...
2023-11-24 03:50:06

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碗莲叶子发黑腐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,碗莲叶子发黑,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建议:喷杀菌剂,同时移至室外阳光照射,阳光中有紫外线可以杀菌,同时通风,要注意一个问题,如果一直是在室内养殖,要注意遮荫,不能一直放在阳光下,紫外线太强会造成叶子灼伤,会干掉的。

碗莲叶子发黑有以下四种可能性:

1、肥料过多,会让叶片减少甚至停止水分吸收,而出现叶片发黑变焦。加一些清水冲淡即可。

2、感染病菌碗莲叶腐/斑腐病。有些病菌会让叶片发黑,剪去坏掉的叶片,喷洒一下农药,多菌灵可以,当然要稀释。

3、光照不够,定期晒晒太阳。

4、土壤松动,生长不好。换水的时候,一次换一半,且水温相近,温差大了,会导致水中酸碱度变化过大,影响叶片水分吸收。

5、通风不好,长菌了,另外应该是室内养殖,缺少阳光所致。

扩展资料:

碗莲叶腐病:

症状:主要为害浮贴水面的叶片,病斑形状不定形,有的呈“S”形,有的形如蚯蚓状,褐色或黑褐色,坏死部后期出现白色皱球状菌丝团,后生茶褐色球状的小菌核,发病重的叶片变褐腐烂,难于抽离水面。

病原:为喜水小核菌(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)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菌核球形,椭圆形至洋梨形,初白色,后变黄褐色或黑色,表面粗糙,大小为(315~681)μm×(290~664)μm,外层的深褐色细胞大小为(4~14)μm×(3~8)μm,内层无色至浅黄色,结构疏松,组织里的细胞大小为3~6μm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以菌核随病残株遗落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菌核漂浮水面,气温回升后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害叶片,病菌发育适温25~30℃,温度高于39℃或低于15℃不利发病,夏秋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。

防治方法:

①减少菌源,采收时清除病残株,深埋或集中烧毁。

②发病初期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,每隔10d左右喷一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

碗莲斑腐病

症状:病斑形状不定,叶片上初生水渍状小黑斑点,后扩展成圆形至多角形或不规则形。边缘黑色有黄色晕圈的病斑,中间灰黑色有轮纹,病部易破裂或脱落,致叶片和叶缘残缺不整,严重时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变黑褐色腐烂,上生灰褐色霉层,即病菌子实体。

病原:病原为Dichotomophthoropis nymphaearum(Rand.)M.B.Ellis,称角卷霉或卷喙旋孢霉或碗莲拟叉梗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子实体生在叶面上,无子座;分生孢子梗直立圆筒形,淡色,单生或丛生,分枝少,具隔膜1~3个,

顶端膨大,长出2~4叉的突起,大小为(13~53)μm×(3~6)μm;分生孢子细长,多分隔,分隔处明显缢缩,上部弯曲或卷曲成“发条”状,可卷旋1~3圈,褐色至榄褐色,两端钝圆,具分隔10~20个,表面密生小刺,大小(50~117)μm×(28~40)μm。该菌在PDA培养基上,分生孢子梗长达150μm,产生黑褐色小菌核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广东该病见于7~11月,8~9月受害严重。病菌以菌丝或厚垣孢子越冬,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,引起发病。

防治方法:

①生长季节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掉。

②施足腐熟有机肥,适时适量追肥,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,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。

③及时拔除病株后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、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每隔10d左右喷一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——碗莲
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